編者按:從本世紀初以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為代表的一批智囊機構和社會精英多次提出擴大旅游開放、推動南海開發等建議,到今年4月份海南省正式提出建設國際旅游島,經過了7年時間的沉淀,“建設國際旅游島”的理念也逐步完善。證券導報采訪了海南申報“國際旅游島”的進程,同時也邀約研究人士對這一政策進行詮釋。 在建省20周年即將到來之際,海南省政府與國家旅游局聯合向國家申請在海南設立國際旅游島綜合試驗區。“我們已經將方案上報國務院,盡管目前尚無結果,但進展比較順利。”海南省旅游局有關人士告訴《證券導報》“財經海南”記者。 據知情人士透露,海南已成立了海南省旅游管理委員會,以省領導牽頭,涵蓋旅游、交通、發改等相關部門來抓這個事情。 國際旅游島謀劃已7年 事實上,成為“國際旅游島”,一直是海南各界的殷切期待。 早在本世紀初,以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為代表的一批智囊機構和社會精英,就多次提出包括擴大旅游開放、推動南海開發等建議。2002年“建設國際旅游島”作為完整的概念浮出水面。 2005年,在制定海南省經濟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過程中,海南省政府決策研究機構組織開展了海南未來發展戰略研究,形成了這樣的共識: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將成為未來海南的核心支柱產業。與之呼應,構建國際旅游島、推進旅游業的轉型升級作為配套措施,被真正納入決策視野。 到了2006年,在年底的海南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上,時任海南省省長的衛留成提出:要瞄準建設國際一流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的目標,促進海南旅游的轉型升級,通過大旅游的發展帶動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2007年年初,在海南省人民代表大會上,當時的代省長羅保銘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加快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努力打造國際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 2007年4月26日,海南省五次黨代會上正式提出:擴大旅游開放,推動國際旅游島建設。幾乎與之同步,海南省政府與國家旅游局共同向國務院遞交了建設國際旅游島綜合試驗區的申請。 至此,“國際旅游島”這一概念真正走進了海南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前臺。 初步規劃藍圖已現 海南省設立國際旅游島綜合試驗區有著現實的考量。近年來,海南旅游業發展勢頭良好。2006年,海南省接待過夜游客1605.02萬人次,同比增長5.84%,旅游總收入為141.43億元,同比增長13.10%;2006年海南的入境游客和外國游客的增幅在全國各省市中列居首位。各方情況顯示,旅游業已經成為海南最具特色、最具潛力和國際競爭力的產業。 此外,海南省設立國際旅游島綜合試驗區更有著先天優勢。“我國3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域有200萬平方公里在海南,海南的海洋旅游資源具有不可替代性,熱帶島嶼旅游資源豐富獨特、品位高,生態環境良好,在我國能與世界著名的海島度假勝地如夏威夷、巴厘島、普吉島等相媲美的只有海南。設立海南國際旅游島綜合試驗區,是充分發揮海南的資源環境優勢,提高我國國際旅游競爭力的必然選擇。”海南省政府在上報國務院的《關于設立海南國際旅游島綜合試驗區的工作方案》中如是說。 據知情人士透露,設立海南國際旅游島綜合試驗區總的目標是,把海南建設成為中國最大的海洋旅游中心、最大的海上旅游運動基地、世界一流的海洋旅游休閑度假勝地,成為中外游客向往的購物天堂、度假天堂。近期目標是,經過5年時間的努力,大力推進海洋旅游、度假旅游、入境旅游基地建設,提高海南旅游在亞洲、歐洲特別是韓國、日本和俄羅斯等市場的認知度;中期目標是,向全球營銷海南,不斷提高海南旅游的國際知名度和美譽度,打響“中國熱帶海島,東方度假天堂”的品牌,用10至15年的時間,為建成海南國際旅游島綜合試驗區打下堅實基礎;遠期目標則是,經過20年左右的時間的奮斗,把海南建設成為中國最大的海洋旅游中心,世界上最大的海洋運動基地,世界一流的海洋旅游休閑度假勝地。主要旅游產品達到國際水準,城市建設、公共服務設施、現代服務業等適應世界發展潮流,綜合環境能滿足中外游客的各種需求,建成認知度高、可識別性強的國際旅游綜合試驗區。 據了解,設立海南國際旅游島綜合試驗區先行試驗的主要內容為:一、實行更加開放、更加便利的出入境政策。請求國務院給予海南最大范圍的免簽證政策。在原批準21個國家5人以上的旅游團來海南實行15天的免簽證政策基礎上,實行這21個國家的公民個人來瓊旅游免簽證,再擴大一批國家5人以上的旅游團來海南旅游免辦入境簽證。對來海南的國內游客,可以辦理有關手續延伸至東盟國家連程旅游。二、實行旅游商品的免稅政策。請求國務院批準海南在機場口岸設立免稅品商店的基礎上,允許三亞、海口、文昌、瓊海等重要旅游城市在市內設立免稅商店,來瓊境外游客可進入免稅商店購買商品,境外游客在免稅品商店中購物實行退稅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