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亞,美麗的已經不僅僅是城區和景區。憑借文明生態村建設這股東風,該市廣大農村一改往日面貌,插上美麗翅膀,飛向更加廣闊的天空。 改變面貌規劃先行 近日,記者在鳳凰鎮妙林村委會看到,村邊萬畝田洋環繞,寬暢的水泥路村村相通,民居散落其間,村民在檳榔樹下生產生活。去年的規劃藍圖正在一步步成為美好的現實。 由于創建文明生態村沒有統一的模式,從去年開始,三亞首次組織專業規劃人員,對全市村莊進行農村規劃編制,做到“一村一策”,避免“千村一面”。 三亞市負責人表示,在生態村的建設中三亞規劃先行,突出“四個特色”:熱帶田園風光特色、生態特色、旅游特色、民族特色。 在生態村規劃中,三亞決定將城鎮周邊的村莊建設與城鎮景觀環境結合起來,建設農民新社區;旅游景區周邊的村莊規劃與旅游開發結合;邊遠山區的新農村建設注重保護原有的生態環境,在發展生態產業的基礎上,挖掘黎苗文化,發展旅游特色產業。 農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 上廖村原來是田獨鎮一個比較貧困的黎族村莊,全村60戶,262人。近年來,上廖村因地制宜,著力實施“一村一品”富民工程,引導農民大力發展以養豬為主,以養鴨、鵝等為輔的養殖業。 現在,上廖村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養豬村,農戶少的一年飼養五六頭,多的飼養幾十頭,去年上廖村人均收入達到3800元。另外,村民將養豬和沼氣利用相結合,實現了生態循環,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是三亞市創建文明生態村的重要內容。三亞引導農民利用土地資源,在村莊周圍、房前屋后閑置地大力種植檳榔等經濟作物,大力發展養殖業。同時,發展家庭旅館等產業,把文明生態村建設和城市旅游產業發展相結合,讓農民搭上旅游致富的快車。 美麗的不僅僅是城區 今年“五一”黃金周,成都游客林先生來到崖城水南村。“這里的景色簡直可以和城區、景區相媲美了。”林先生感慨萬千。 根據規劃,“十一五”期間,三亞將加大力度創建文明生態村,屆時全市文明生態村數量將占村莊總數的80%以上。繼去年重點建設33個新農村創建點后,根據方案,三亞今年將安排5881萬元,用于55個新創建點的建設。據介紹,這55個點涉及27個村委會,2個村以上的連片區10個。 今年,三亞文明生態村創建內容包括:建設進村道和環村道約80公里,建設改造一批多功能行政中心村,文化室、農貿市場、衛生室、垃圾池、籃球場等11項公共設施和文化設施,農村飲水和水利工程,沼氣池和民房改造等。 另外,三亞今年將再安排660萬元,用于鞏固和提高去年33個文明生態村的建設管理和生產發展。
|